

从孩子的视角看能源: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小记者交流会

2025年8月4日,哈萨克斯坦国家企业家协会“阿塔梅肯”与哈萨克斯坦国际商会在阿斯塔纳与中国成都广播电视台“Kid Panda Reporter”国际项目的小记者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
此次交流的主角是来自中国的小记者们,年龄在7至13岁之间。他们首次来到哈萨克斯坦,是“张骞”代表团的一部分,旨在加强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并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能源合作成果。
哈萨克斯坦方面由“阿塔梅肯”国家企业家协会石油天然气行业部副主任包尔詹·扎克斯雷科夫(Baurzhan Zhaksylykov)以及哈萨克斯坦国际商会商业事务部副主任阿利舍尔·达尔肯巴耶夫(Alisher Darkembayev)代表出席。
会议伊始,阿利舍尔·达尔肯巴耶夫代表哈萨克斯坦国际商会对中国小记者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他们对哈萨克斯坦及其经济潜力的关注。他祝愿孩子们此次访问充实富有成果,能够收获新知识和宝贵体验。
小记者们准备了诸多富有深度的问题,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思考力与求知欲。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多深的地方?”
包尔詹·扎克斯雷科夫回答说,石油和天然气通常埋藏在地下6公里深处,尤其集中在西部地区。为了探测资源位置,哈萨克斯坦采用3D地震勘探、卫星成像和地球物理分析等先进技术,确保钻探精准高效。
“石油是如何变成汽油的?又是如何运往中国的?”
他介绍说,原油在炼油厂中被加热分离为多个部分,如汽油、柴油和重油等。哈萨克斯坦通过“哈中石油管道”向中国出口原油,而中国方面再在本国炼油厂进行深加工。这使得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成为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能源来源。
“为什么‘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被称为能源动脉?”
他解释道:“这不仅仅是一条管道,更是民族之间信任的动脉。”这条管道起于土库曼斯坦,经哈萨克斯坦输送至中国,为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学校和企业提供能源。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它意味着投资、技术转移和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则是一条稳定可靠的天然气通道。
“未来两国还有哪些合作项目?”
发言人提到,未来计划对什姆肯特炼油厂进行现代化升级,以提升产能和环保水平;同时将建设“博佐伊—什姆肯特”天然气管道第二条支线,以增强对哈南地区和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交流活动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不仅认真聆听,更积极参与互动,对能源合作与双边关系表现出浓厚兴趣。
此次活动由哈萨克斯坦国际商会主办,标志着中哈民间外交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 通过孩子们真诚的提问和求知欲,架起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背景资料: 成都广播电视台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机构之一,覆盖观众超过3000万人,提供广泛的信息、文化及教育内容,深受大众欢迎。